English

“染指”的词性

2000-01-19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总后卫生部《人民军医》编辑部 周晓洲 我有话说

 “染指”一词时下经常见诸报端,但往往使用不当,引起歧义。为准确把握“染指”的词义,有必要了解一下该词的由来。该词来源于一个典故:春秋时,一次郑灵公请大臣们品尝甲鱼,故意不给子公吃,子公很生气,遂伸指于盛甲鱼的鼎里蘸上点汤,尝尝滋味走了(见《左传》宣公四年)。后世多用“染指”比喻分取非份利益。实际使用中,多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。

一、多作贬义反用,相当于“插手”。“染指”所在句子多含贬斥语境,“染指”的主体往往是指心怵不正之人,“染指”所体现的行为动作往往指不正当的行为。如“普京严厉拒绝西方染指车臣事件”,“巴拿马政府收回运河后决不再容许任何外国势力染指运河管理”(《北京青年报》1999年12月15日第5版》。句中的“染指”可用“干涉”、“插手”一类贬义词替代,其行为主体“西方”“外国势力”均为贬斥对象。

二、亦作中性词用于否定句中,相当于“触及”,语意中带有“极端、非同寻常”之意,如孙中山在《党员须宣传革命主义》中说:“广西一切革命权利,只陆荣廷一人享之,一家享之,一派享之,广西同胞不能丝毫染指。”又如朱自清在《(背影)序》中说:“至于戏剧,我更是始终不敢染指。我所写的大抵还是散文多。”这里的“染指”为中性词,包含有“丝毫、一点点”的语意成分,所在句子多有“不”字修饰使其成为否定句。

三、不可作褒义正用,亦不可作中性词用于肯定句中。常见错误是将“染指”当成褒义正用或当成中性词用于肯定句中,例如《北京青年报》1999年12月14日第7版“杨阳现象”一文中,先赞阳了杨阳在1999年度一举获得两大导演奖——飞天奖和金鹰奖,最后提出展望说:“明年上半年执导《再见,我的爱人》,……是不是还会染指金鸡之类的电影奖,就要看杨阳的实力和运气了。”语意带有强烈褒义色彩,且属带有希望口气的肯定语,因而,句中的“染指”无论是看做褒义还是中性词均不恰当,有悖作者初衷。这里宜将“染指”改为“夺得”或“获取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